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通用规范
来源: 作者:程学锋 发布时间:2023-12-05 17:33 浏览量:72
团 体 标 准
T/ESD 3008—2021
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Thermosetting Electrostatic Powder Coatings
2021-7-1发布 2021-7-1实施
上海防静电工业协会发布 T/ESD3008—2021
前言
本标准由上海防静电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防静电工业协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黄山佳美奇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深蓝电工技术有限公司、扬州市弘德粉末涂 料有限公司、上海防静电工业协会、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宁楚(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友夷环境控制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防静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君江科技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学锋、王胜利、马德轩、徐斌、季启政、张卫红、谈平、张明、侯鹏飞。
本标准首批承诺执行单位:黄山佳美奇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深蓝电工技术有限公司、扬州市弘德粉末涂料有限公司、上海防静电工业协会、宁楚(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防静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君江科技有限公司。
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通用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及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适用于电子、石油化工、洁净、易燃易爆等有防静电需求的领域,其他行业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32-2020 |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
GB/T1733-1993 |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
GB/T1740-2007 |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
GB/T1771-2007 |
色漆和清漆 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
GB/T1865-2009 |
色漆和清漆 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
GB/T 5210-2006 |
色漆和清漆 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
GB/T 6739-2006 |
色漆和清漆 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
GB/T 6742-2007 |
色漆和清漆 弯曲试验(圆柱轴) |
GB/T 9271-2008 |
色漆和清漆 标准试板 |
GB/T 9278-2008 |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
GB/T 9754-2007 |
色漆和清漆 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
GB/T15463-2018 静电安全术语
GB18581-2020 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HG/T 2006-2006 热固性粉末涂料
SJ/T10694电子产品制造与应用系统防静电检测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5463-2018、SJ/T10694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thermosettingelectrostaticpowdercoatings
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膜物,加入颜料、填料、助剂等制成的具有长效性的防静电特性的热固性粉末涂料。
3.2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涂层coatingofthermosettingelectrostaticpowder
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经静电喷涂工艺喷涂在基材表面,按照特定工艺进行固化,形成牢固附着的具有防静电性能的成膜物。
3.3点对点电阻point-to-pointresistance
施加在样品表面上指定距离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直流电压与稳态电流的比值。
3.4点对地电阻point-to-groundableresistance
被测物体表面任一点与该物体接地连接点或接地线之间电阻。
3.5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表面对地电位差。
3.6静电电压衰减时间electrostaticdecaytime
带电体上的电压下降到其起始值的给定百分数所需要的时间。
3.7长效性防静电性能longtermeffective
防静电性能与涂层使用寿命一致,并在使用期内防静电性能稳定。
4分类及等级
4.1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根据使用场合分为:室内用和室外用。
4.2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根据涂膜指标性能要求分为:合格品和优等品。
5技术要求
5.1基本性能要求
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的基本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的基本性能要求
序号 |
项目 |
指标 |
|
|||
室内用 |
室外用 |
|
||||
合格品 |
优等品 |
合格品 |
优等品 |
|
||
1 |
在容器中状态 |
色泽均匀,无异物,呈松散粉末状 |
色泽均匀,无异物,呈松散粉末状 |
|
||
2 |
筛余物 /125μm |
全部通过 |
全部通过 |
|
||
3 |
涂膜外观 |
涂膜外观正常 |
涂膜外观正常 |
|
||
4 |
涂膜厚度/μm |
≥60 |
≥60 |
≥60 |
≥60 |
|
5 |
涂膜硬度/H |
1 |
1~2 |
1 |
1~2 |
|
6 |
附着力/级 |
≤1 |
≤1 |
≤1 |
≤1 |
|
7 |
耐冲击性 /cm/kg光泽(60°)>60光泽(60°)≤60纹理(60°)≤60无光(60°)≤9 |
正冲50 正冲≥40 ≥40 ≥30 |
正冲50,反冲50 正冲50 ≥45 ≥35 |
正冲50, 正冲≥40 ≥40 ≥30 |
正冲50,反冲50 正冲50 ≥35 ≥35 |
|
8 |
弯曲试验 /mm 光泽(60°)>60光泽(60°)≤60纹理(60°)≤60无光(60°)≤9 |
2 4 4 4.5 |
2 2 3 4 |
2 4 4 4.5 |
2 2 3 4 |
|
9 |
耐碱性(5%NaOH) |
168h无异常 |
200h无异常 |
商定 |
商定 |
|
10 |
耐酸性(3%HCl) |
240h无异常 |
240h无异常 |
240h无异常 |
500h无异常 |
|
11 |
耐沸水性(时间商定) |
无异常 |
无异常 |
无异常 |
无异常 |
|
12 |
耐湿热性 |
500h无异常 |
500h无异常 |
500h无异常 |
1000h无异常 |
|
13 |
耐人工气候老化性 |
- |
|
500h 变色≤2级 失光≤2级 无粉化、起泡、开裂、剥落等异常现象 |
800h 变色≤2级 失光≤2级 无粉化、起泡、开裂、剥落等异常现象 |
|
14 |
耐盐雾性 |
500h 划线处:单向锈蚀 ≤2.0 未划线区:无异常 |
500h 划线处:单向锈蚀 ≤2.0 未划线区:无异常 |
500h 划线处:单向锈蚀 ≤2.0 未划线区:无异常 |
500h 划线处:单向锈蚀 ≤2.0 未划线区:无异常 |
|
15 |
重金属 /mg/kg)可溶性铅 可溶性镉 可溶性铬 可溶性汞 |
- |
≤90 ≤75 ≤60 ≤60 |
|
≤90 ≤75 ≤60 ≤60 |
|
5.2防静电性能
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的防静电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的防静电性能
序号 |
项目名称 |
指标要求 |
1 |
点对点电阻 /Ω |
1.0×104~1.0×109 |
2 |
点对地电阻 /Ω |
1.0×104~1.0×109 |
3 |
摩擦带电电压 /V |
<100 |
4 |
静电电压衰减时间 /s |
±1000V下降到±100V:≤2 |
5 |
防静电性能长效性 |
经6.4.7 测试后满足防静电性能要求 |
6测试方法
6.1环境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检验应在GB/T 9278-2008规定的条件下测试,样品测试前应在此条件下至少调节24 h。
6.2试验试样的制备
6.2.1试验试样的制备按照HG/T 2006-2006中5.2的规定执行。每项检测试样数量不低于三块。
6.2.2试样进行防静电性能测试时,试样尺寸不低于350 mm×350 mm或直径不小于350 mm。
6.3基本性能测试方法
6.3.1在容器中状态
打开包装袋,目视检查,样品中应无异物,样品应呈色泽均匀的松散粉末状。
6.3.2筛余物
称取约100 g(精确至0.1 g)试样,将试样放到附有底盘的125 μm(120目)的试验筛中,盖好筛盖,以手工拍打振动试验筛,直至在试验筛下面的的白纸上无落下的粉末为止。小心地把盖打开,目视观察,试样应全部通过试验筛,不允许有筛余物。
6.3.3涂膜外观
用目测法检查,在散射日光或日光灯下,距离试件60 cm斜向上45° 目测检查,无明显色差、无明显缺陷。
6.3.4涂膜厚度
用涂层测厚仪对涂膜厚度进行测试,测厚仪分辨力应不低于1μm。测试前,对测厚仪进行自校零。使用测厚仪对被测试样的厚度进行逐一测量,记录厚度值,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试结果应满足表1中涂膜厚度的要求。
6.3.5涂膜硬度
涂膜硬度按照GB/T 6739-2006规定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表1中涂膜硬度的要求。
6.3.6附着力
附着力按照GB/T 5210-2006规定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表1中附着力的要求。
6.3.7耐冲击性
耐冲击性按照GB/T1732-2020规定的方法测试。正冲时试样涂膜朝上平放在冲击器的铁砧上进行冲击试验,反冲时试样涂膜朝下平放在冲击器的铁砧上进行冲击试验。测试结果应满足表1中耐冲击性的要求。
6.3.8弯曲试验
弯曲试验按照GB/T 6742-2007规定的方法测试,光泽按GB/T 9754-2007的规定,以60°角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表1中弯曲试验的要求。
6.3.9耐碱性
耐碱性按照GB/T 9274-1988规定的甲法(浸泡法)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表1中耐碱性的要求。
6.3.10耐酸性
耐酸性按照GB/T 9274-1998规定的甲法(浸泡法)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表1中耐酸性的要求。
6.3.11耐沸水性
耐沸水性按照GB/T1733-1999规定的乙法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表1中耐沸水性的要求。
6.3.12耐湿热性
耐湿热性按照GB/T1740-2007规定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表1中耐湿热性的要求。
6.3.13耐人工气候老化性
耐人工气候老化型按照GB/T1865-2009规定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表1中耐人工气候老 化性的要求。
6.3.14耐盐雾性
耐盐雾性按照GB/T1771-2007规定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表1中耐盐雾性的要求。
6.3.15重金属
重金属按照GB18581-2020规定的方法,直接用粉末涂料测试。结果应满足表1中重金属的要求。
6.4防静电性能测试方法
6.4.1测试环境要求
防静电性能测试环境条件如下:
a) 基准测试环境条件:温度:(23±3)℃;相对湿度:(12±3)%;
b) 一般测试环境条件:温度:(23±3)℃;相对湿度:(50±5)%;
c) 无强电磁场干扰;
d) 测试前试样应在此条件下至少静置48h;
e) 测试环境如果不满足以上要求以及非仲裁目的,可以规定其他条件,但应在报告中注明。
6.4.2测试用仪器设备
测试所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SJ/T10694中的设备和技术指标要求。
测试电极 |
|
防静电涂层 |
|
6.4.3点对点电阻测试
被测试样每块应标明清楚,以便鉴别被测表面,将被测试样放在绝缘表面上。测量任意两点之间点对点电阻时,使用电阻测试仪连接好测试线和两个测试电极,将两个测试电极放置在备测试样表面任一点,两电极之间距离不小于100mm,距边缘至少l0 mm的距离。测试示意图见图1。
当被测电阻大于等于1.0×106Ω时,应选择100 V测量电压;当被测电阻小于1.0×106 Ω时,应选择10 V测量电压,待数值稳定后读数并记录电阻值,结果应满足表2中点对点电阻的要求。
对每个试样,随机取不同点测试3次,记录测试结果。
基材 |
图1点对点电阻测试示意图
6.4.4点对地电阻测试
将被测试样放在绝缘表面上,在被测试样下表面上接一个接地端子。测量任意试样任意表面任一点的点对地电阻时,使用电阻测试仪两条测试线分别连接测试电极和接地端子,测试电极放置在备测试样表面任一点,距边缘至少l0 mm的距离。测试示意图见图2。
当被测电阻在1.0×106Ω~1.0×1011 Ω之间时,应选择100 V测量电压;当被测电阻小于1.0×106 Ω 时,应选择10 V测量电压,待数值稳定后读数并记录电阻值,结果应满足表2中点对地电阻的要求。
对每个试样,随机取不同点测试3次,记录测试结果。
图2点对地电阻测试示意图
6.4.5摩擦带电电压测试
测试时,应将被测试样置于绝缘表面上并接地良好,测试人员手持高绝缘尼龙摩擦布(表面电阻不低于1.0×1013Ω),以适当力度单向摩擦试样涂层面20次,摩擦速度为1 次/s。用非接触式电压测试仪在10 s内迅速对准被摩擦区域的中心部位,注意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保持其探头与被测部位的距离,读出(15±1)s内的最大电压值并记录,测试结果应满足表2中摩擦带电电压的要求。以每个试样不同点测试3次的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6.4.6静电电压衰减时间测试
对被测试样进行适当裁剪,以确保试样小于充电板面积。将试样涂层面向下放置在静电衰减测试仪充电极板上,并保持良好接触。将静电衰减测试仪工作状态设置为从1000 V 衰减到100 V。选择正向充电,按下静电衰减测试仪充电功能按钮,给平板电极充电,使试样带电,调节静电衰减测
试仪的充电电压至略高于1000 V,将接地端子接触试样表面使其放电,记录静电电压从1000 V衰减到100 V的时间。测试结果应满足表2中静电电压衰减时间的要求。
选择负向充电,重复上述过程,记录静电电压从-1000V衰减到-100V的时间。在充电时,接地极不得与充电极板相接。
6.4.7防静电性能长效性测试
将被测试样放在(85±5)℃烘箱中7 2h后,按照本标准中6.4.1、6.4.3和6.4.4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表2中防静电性能的要求。
7检验规则
7.1测试项目和类别
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的测试项目和类别见表3所示。
表3热固性防静电粉末涂料的测试项目和类别
项目 |
类别 |
||
出厂检验 |
型式试验 |
现场测试 |
|
在容器中状态 |
|
|
- |
筛余物 |
|
|
- |
涂膜外观 |
|
|
|
涂膜厚度 |
|
|
|
涂膜硬度 |
|
|
- |
附着力 |
|
|
- |
耐冲击性 |
|
|
- |
弯曲试验 |
|
|
- |
耐碱性 |
- |
|
- |
耐酸性 |
- |
|
- |
耐沸水性 |
- |
|
- |
耐湿热性 |
- |
|
- |
耐人工气候老化性 |
- |
|
- |
耐盐雾性 |
- |
|
- |
重金属 |
- |
|
- |
点对点电阻 |
|
|
|
点对地电阻 |
|
|
|
摩擦带电电压 |
- |
|
- |
静电电压衰减时间 |
- |
|
- |
防静电性能长效性 |
- |
|
- |
注:“√”表示必测项目,“-”表示非测试项目。防静电性能型式试验同时满足基准条件和一般条件,出厂检验和现场检验只需满足一般条件。 |
建议现场测试选点原则如下:
a) 相邻两点间隔应大于0.3 m但小于1 m,测试点应距离边缘0.1 m以上;
b) 使用环境恶劣或易受磨损、腐蚀且认为可疑的表面,应加倍测试选点;
c) 对于非平面或小尺寸等产品,建议协商测试方法。
7.2测试结果的判定
7.2.1单项判定规则。防静电性能和重金属测试项目中凡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样品不合格,则判该 项目不合格;对于其他测试项目,三个样品中超过一个不合格时,则判该项目不合格。
7.2.2综合判定规则。经测试所有项目均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凡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 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7.3测试记录和报告
防静电粉末涂料测试应留存记录,一般使用中测试可由使用单位自己定义记录格式。测试记录和报告一般应包括如下信息:
——粉末涂料名称代号;
——生产厂商;
——生产、批号、规格及检验号代号;
——产品等级;
——测试时间、地点;
——测试环境条件;
——测试机构(部门)名称、人员;
——测试用标准编号、名称;
——测试用设备名称、编号、有效期等;
——测试数据及其相关信息(如位置等);
——符合性判定(必要时);
——其他记录信息等。